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我國的潤滑油制造廠已有4500家之多,這個龐大的數字,已經遠遠超過了除中國之外其他國家潤滑油生產廠家之和。巨大的市場需求,為潤滑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,一些雜牌廠家借機以次充好,以假亂真,牟取暴利。
在我國,一提起潤滑油就顯得很有分量。位于京南的大興區分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家潤滑油廠。高速公路不足4公里的一個村落里,有一家某某國際石化公司,網站上自稱是國外一跨國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唯一合資企業,生產經營系列潤滑油,潤滑脂,添加劑及其他車輛保護用品。
用“南水北調”工程河北段大量運土方的大貨車客戶為由,與這家公司的銷售經理取得了聯系,因為銷售量大,要求與公司總經理,油廠老板面談并參觀生產區。
搖身變成“進口品牌
說是總經理,其實是個小老板。油廠老板其實不懂油,大興本地人,在親戚幫助下開了這家油廠。聽說有大客戶,老板顯得非常熱情,得知客人也想掙點“外快”后,他把公司的底細說了個八九不離十。
油廠老板介紹說,公司商標是1996年辦廠的時候,讓他在加拿大的親戚在加拿大注冊的。后來以合資的名義成立了現在這家北京某某國際石化公司。而實際上,公司是以國內原料油為主,生產一些普通的潤滑油,主要銷往河北,河南、山西一帶,在這些地區都有獨家特許經營商。
在北京的一些汽配城也有銷售.但里面的油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散裝潤滑油,打上自己的商標,以“專用油”包裝上市。由于是“進口產品”,目前市場銷售還比較穩定。油廠老板說,他打算在遼寧盤錦再建一個生產基地,擴大生產規模。
生產設備竟是幾口大鍋
在要求下,油廠老板帶記者參觀了生產區。通過實地調查,大致摸清了生產劣質潤滑油的工藝流程。油廠的原料是一種被稱為堿線油的物質,主要來源于遼寧的遼河油田和山東濱州、東營等地,由當地人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過來。油廠老板告訴記者,遼河堿線油的價格大致在3600元/噸左右,濱州的為2700元/噸左右。
通過與工人聊天,了解到,加工潤滑油的第一步是把油料放在錐型罐里加熱,到一定溫度后,加入鹽酸直至產生瀝青。排出瀝青后的油料通過導管循環再加熱,蒸發出來的油氣沿輸氣管進入兩個冷卻罐里,經水冷卻后油氣變成液態油流出。
油剛流出時還是黃色的,但是很快就會變成黑色。為了能夠以假亂真,還必須經過最后一道工序――通過白土脫色手段,可以使油膜很差的油色澤剔透。最后在油料中加入氨水,經過濾油機的過濾,形成所謂的成品油,直接經過管道導入儲油罐中。
劣質潤滑油產銷兩旺
油廠老板說,建一個油廠的成本在30萬元左右。但要把油廠包裝成一個跨國公司,聘請職員,建立一個銷售網絡,遠遠不止這個數。油廠老板說,目前油廠生產1噸油的純利潤在100元左右,“前幾年每噸只有30-50元的利,現在原料都漲價了,而且中國石油、中國石化下屬公司對原料管理得更嚴格了,很多小廠吃不飽,我們關系硬,加上是跨國公司,所以原料供應充足,銷售渠道和價格也比較飽滿。
算了算,日加工能力100多噸的油廠,一年下來,最保守的產量也在一萬噸以上。這樣算來,一個油廠一年的毛利潤在100萬元以上。也就是說,投資這樣一個規模的油廠,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。
你別看我這廠小,只要你有銷路,我保證給你供貨?!庇蛷S老板說,自己以前跑銷售,后來看到里面的暴利后,便開了這家廠,直至形成今天的潤滑油生產基地。
“只要是潤滑油,你管是哪個牌子呢,作用都一樣,你可以買上過廣告的,但它貴!”這使我想起曾經采訪過的一位大貨車司機,他說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斯太爾用什么油,“只要能多拉東西,管它用什么油,買貴的浪費,反正用不了幾年就得報廢。
總結:假機油防不勝防,很多汽修廠也不知道如何分辨,車主朋友保養車輛一定要選擇正規汽修廠去保養。